《2025神工傳藝-雲林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者特展》日前登場,今年展覽以「傳形不息」為策展主題,共邀請21位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者與保存團體共同參與,展出涵蓋16項工藝類別的近80件精選作品,展示傳統工藝的文化層次與技術底蘊。
本年度新增登錄的三位文化資產保存者,包括專精傳統風箏製作的侯順政、擅長泉福派粧佛工藝的蔡炯容,以及投入大木作技術保存與教學的林山田,三位藝師皆長年深耕技藝現場,並於傳統工法基礎上持續實踐、創新與傳承,充分體現「做中學、學中傳」的工藝精神,同時登錄的還有水汴頭崇賢寺「崙背詔安客庄迎暗境」民俗活動,授證儀式將循往例於民俗現場另行辦理。
此外,今年參展作品更橫跨傳統彩繪、剪黏工藝、錫工藝、粧佛、交趾陶、紙塑神像、風箏、北港金聲順開路鼓、轎前吹、燈籠工藝、白鶴獅製作技術、龍獅製作技術、獅頭製作、大木作技術、鑿花技術、藝閣等16項技藝領域,從神像雕繪的細膩神情,到藝陣與鼓樂背後的節奏記憶,每一件作品皆凝聚保存者的匠心與經驗,呈現出地方信仰、生活美學與文化精神的共構樣貌。

「神工傳藝」系列展自創辦以來,以保存、傳承與推廣無形文化資產為目標,希望讓藝術及傳統文化綿延不絕。(取材自雲林縣政府網站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