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於雲林縣二崙鄉深坑村的二崙深坑仔觀音佛祖廟,主祀觀音菩薩,香火來自崙背水汴頭崇賢寺,以每年中元7月半「拜溪王」儀式聞名,展現出對河川生態保護的重視,農曆正月15日元宵的「跌(跋)米籮」也充滿客家庄特色。
雲林深坑社區的詔安客源自清朝康熙年間,從福建省漳州府詔安縣的官陂、秀篆地區大批先民渡台開墾,深坑成為詔安客家人之集居地,保有詔安傳統語言、民俗,根據耆老指出,大正5年(1916年)年間,二崙鄉境深坑聚落虎尾溪作大水時,飄來一塊大木頭,村民便擲筊請示神明,神明指示「要將該塊柴塊雕刻成觀音媽」,雕刻好後,村民將觀音媽神像請至水汴頭開光、點眼,也成為崇賢寺第一座分香廟,因此水汴頭崇賢寺和二崙深坑聚落佛祖廟有著深厚的關係,每年的農曆元宵兩間廟宇都會進行「跌(跋)米籮」問卜儀式,成為詔安客庄的一大民俗特色
而早期的深坑詔安客居住在新虎尾溪流域北岸,而賴以為生的田地,多數在新虎尾溪流域南岸,為了生活都必須遼溪來回穿越新虎尾溪務農,早期沒有堤防的設施,每逢溪水氾濫,淹沒村庄及良田,讓居民苦不堪言,為了祈求平安,村民在溪邊設置「石敢當」,祈求納幅、驅風、防水、消災,而客家先民秉持感天念地之恩惠,以扁擔挑豐盛菜飯至溪畔祭祀石敢當和溪王,祈求庇佑河水不氾濫,確保居民生命財產安全,延續至今中元時節及除夕,都會備供品至新虎尾溪邊祭祀祈福的習俗,成為深坑「溪王祭」的由來,展現出詔安客家人對於天地的感謝及敬畏。

二崙深坑仔觀音佛祖廟的「溪王祭」不僅展現文化傳承,更帶有河川生態保育的意義。(取材自雲林縣政府網站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