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於彰化縣鹿港鎮的鹿港龍山寺,始建於明末清初,於清乾隆年間遷建現址,已有230多年歷史,目前建築主體保留清治道光、咸豐年間重修時的舊貌,也被認為是目前臺灣保存最完整的清治時期建築物,現為國定古蹟。
鹿港龍山寺相傳創建於明永曆年間,泉州先民自安海龍山寺迎請觀音菩薩佛像來臺,原址所在舊地名為「暗街仔」,現仍存有「唵嘛呢叭彌吽」碑,隨著鹿港與泉州對渡後,成為繼廈門與鹿耳門後的第二個官方設立的港口,當地商業發展興盛,人口大量移入,位於暗街仔的龍山寺決定遷建於遷建至現址。
與臺灣其他龍山寺相同,主祀觀世音菩薩,最大的特色是其有著臺灣龍山寺中規模最大、保存最為完整的建築,不僅佔地1600多坪,有著三進二院七開間的建築格局,分為山門、五門殿(含戲台)、正殿(含拜殿)、後殿,戲台上方的藻井結構,更是臺灣保存年代最早且最大的作品,走訪鹿港街區外的龍山寺時,別忘了細細品味建築特色。
.jpg)
鹿港龍山寺歷史悠久,寺廟建築規模宏大。(取材自鹿港龍山寺官網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