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於新北市八里區的開臺天后宮,主祀天上聖母,在地人稱「八里媽」、「街仔媽」,創建於清乾隆25年(西元1760年),至今已超過200多年歷史,廟址就在八里渡船頭旁,是北臺灣最古老天后宮之一,與關渡宮(關渡媽)、淡水福佑宮(淡水媽),並列淡水河口3大歷史性媽祖廟,也是在八里地區第一間官廟。
街仔為渡船頭的舊名,在清治時期淡水港開港之前,八里坌是北臺灣重要港口,乾隆年八里坌港升格為大清官定正口,與福建泉州蚶江、福州五虎門對渡,也是臺南鹿耳門、彰化鹿港之後的臺灣第3座官方級港口,也是北臺灣第一座與福建通商的官定口岸。
八里開港讓艋舺地區商業更加繁榮,「一府、二鹿、三艋舺」對應「鹿兒港」、「鹿港」、「八里坌」,媽祖是先民渡海時重要的心靈依託,於是在地仕紳倡議興建天后宮,並從福建湄洲媽祖祖廟恭請「大媽」來臺安座,也成為全臺灣最早由湄洲媽祖祖廟分靈而來之天后宮之一,可說是北海岸最古老的媽祖廟,昭和年間重修天后宮並遷建至現址,同時聘請兩組打石匠師「拼對場」,使用在地觀音山石為底材,石雕藝術同時反映出在地產業的特色。
廟宇屬傳統閩南三殿式廟宇格局,現今為日治時期重建後的樣貌,每年祭典包括「媽祖聖誕」、「下元節」時會舉行活動,在地的藝閣、陣頭齊聚參與之外,「八里大拜拜」時,也會與八里大眾爺廟合力為地方祈安。
.jpg)
八里開臺天后宮見證了八里坌港的黃金年代。(取材自八里開臺天后宮FB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