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地方陣頭登上國際舞台 九天民俗技藝團創造廟會新生命

聞名全臺的九天民俗技藝團原本只是廟會上的陣頭表演團體,而他們不斷精進創新,將民俗技藝轉變至劇場藝術文化,票房賣座的電影《陣頭》更是取材自此團隊之真實故事改編,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個源於九天靈修院(九天玄女廟)團體的故事。

民國84年(1995年)許振榮團長創立的「九天民俗技藝團」,許團長源於對陣頭的熱忱及神明旨意成為陣頭教練,而最開始的成員是由一群社會邊緣人所組成,包括中輟生、吸毒者、飆車族、牛肉場主持人及犯有前科的青少年,由於各種原因受社會排斥,來到九天民俗技藝團後,在宗教信仰感召及團隊規範教導下,團員逐漸改掉了不良習性,並開始學習擊鼓、扛神將、扮家將等各種民俗技藝。

而從民國85年(1996年)至今,每年農曆7月,九天民俗技藝團成員更會扛著三太子,徒步環島進行體能訓練,民國93年(2004年)更登上玉山主峰,成為臺灣第一個揹鼓登上玉山的表演團體,民國100年(2011年)成員更扛著代表三太子挑戰「國際超跑極地比賽─撒哈拉沙漠賽程」,橫越撒哈拉沙漠,將臺灣的民俗技藝推展開不同的視野。

此外,九天民俗技藝團在發展過程中,也不斷精進技藝、豐富表演內容,強化陣頭表演的藝術性,讓傳統地方廟會陣頭走向藝術化、專業化,共同推動臺灣陣頭藝術化發展,使「廟會劇場」成為新美學,發揚臺灣傳統廟會文化新生命。

九天民俗技藝團透過陣頭表演的魅力,感化中輟青少年,進而讓孩子們回歸生活正軌、建立自信,電影《陣頭》帶動起激勵人心的熱潮,如今更是政府優良扶植團隊,成為代表台灣本土藝術的指標團隊,更受到國際矚目,從九天民俗技藝團的發展過程,讓人感動透過宗教與民俗文化,對於良善推動的助力。

九天民俗技藝團重新定義了陣頭文化在臺灣的定位。(取材自九天民俗技藝團FB)

九天民俗技藝團重新定義了陣頭文化在臺灣的定位。(取材自九天民俗技藝團FB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