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間常聽到的「王母娘娘」、「瑤池金母」,是怎樣的信仰呢?有著這麼多名字的信仰,起源又來自於何處?
早在殷商年代,就有「西母」之稱之紀錄,西王母是中國神話和民間信仰中的女神,根據《山海經》中記載,西王母其狀如人,但長相奇特,以豹尾虎齒且善嘯的形象出現,是與人首蛇身的女媧、人首鳥身的九天玄女類似的獸形女神,之後逐漸演變為人形姿態的神靈,也成為神話中最重要的女神之一。
西王母居住於崑崙山上的瑤池,和東王公相對應,並有著許多的尊號,在道教的神仙體系中,西王母被視為所有女仙及天地間一切陰氣的首領,也是掌管不死藥、懲惡的上古女神,到了現代多被視為護佑婚姻和生兒育女之事的女神,西王母在漢代時成為重要的漢族民間信仰,信仰中包含的長生不老理念也投合了道教對長生的追求。
在臺灣,王母娘娘信仰分為兩個系統,分別是「勝安宮」和「慈惠堂」系統,發源於花蓮縣吉安鄉的兩間宮廟,據傳王母娘娘在臺灣降世初期,收養51名契子契女,後因有歧議,而分為兩個系統推廣王母信仰,兩派在道服上顏色分別為黃衫及青衣,此外,「勝安宮」對儒釋道採兼容並蓄的態度,「慈惠堂」系統較為側重道教的鸞門科儀,也是少數由東部花蓮發展信仰,再傳布至西部其他縣市的宗教特例。
在臺灣擁有不同神明稱謂的西王母,也因朝代發展與地方不同出現各種信仰方式,稱謂上以「王母娘娘」和「瑤池金母」最常見,但主母娘娘、金母娘娘、皇母娘娘、神母、老母、母娘、無極老母、無生老母、無極瑤池金母、九靈太妙龜山金母等,這些神明也經常也是指西王母,在西王母信仰中,因為確立了其母親的角色,且是慈悲、善良的,因此在信仰推廣時,也都希望信眾為了生活而努力的同時,莫要忘記身體健康的愛惜與照顧。
.jpg)
花蓮慈惠堂瑤池金母信仰是臺灣西王母信仰發祥地之一。(取材花蓮慈惠堂總堂FB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