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教符籙轉化成藝術語彙 《雲林藝起來幸符》展至9/16止

符籙,是道教用於召神劾鬼、趨吉避凶、治病除災的神祕文字與憑證,在道教信仰中有著重要的意義,而《雲林藝起來幸符》展覽,藉由藝術的方式將這份人心的依靠,轉化為可見的美學語彙,使觀者能以全新的角度理解符籙即日起至114年9月16日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展覽館一樓盛大展出。

《雲林藝起來幸符》展覽創作者丁仁桐自小成長於濃厚的民間信仰環境,深受符籙文化影響,他認為符籙不僅是庶民信仰的重要載體,更蘊含著深厚的藝術美感與精神象徵,本次個展以「幸符」為題,展出多件結合西方繪畫語言與傳統符籙元素的作品,展現信仰與藝術融合的獨特視角。

雲林向來是臺灣民間信仰的重鎮,符籙作為人們祈安求福、撫慰心靈的重要媒介,透過藝術的再詮釋,觀者不僅能感受符籙莊嚴神秘的力量,也能重新發現其中所蘊含的文化底蘊與美學價值,這次的展覽不僅是一場藝術饗宴,更是文化傳承與心靈交流的契機,透過跨越宗教與藝術的深刻對話,也讓傳統信仰在當代社會中持續綻放文化與情感的光芒。歡迎民眾踴躍參觀,體驗民間信仰與藝術交融的美好。

《雲林藝起來幸符》展覽將道教中的符籙進行轉化,也讓民間信仰與藝術交融。(取材自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FB)

《雲林藝起來幸符》展覽將道教中的符籙進行轉化,也讓民間信仰與藝術交融。(取材自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FB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