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港香96村莊盛事 鯉魚公逢3年回廟充電

在南瀛五大香之中,西港慶安宮主辦的「西港香」因為香科舉辦日程最早,因此被稱為「臺灣第一香科」,每逢丑、辰、未、戌年舉行,屬於「香醮合一」的活動,發展至今已有240年的歷史,不僅是國家重要民俗,更是西港、七股、安定、安南、佳里等區內96個村莊的盛事。

西港是臺灣胡麻最大的產區,與鄰近的善化、安定合計產量為全國第一,也有「西港麻油香,天下第一香!」的美稱,相傳清乾隆年間,有村民在曾文溪畔發現寫著「代天巡狩」的王船,於是將王船迎回,聯合附近13庄村民進行遶境,這也是第一次的西港香甲辰科。

當地人俗稱「西港大廟」的西港慶安宮,在鄭成功時代風水師認定此地為鯉魚穴,也讓鯉魚成為廟宇象徵,慶安宮主祀媽祖,而刈香儀式前,廟宇會被改造為「王府」,主祀該科3位輪值王爺,側殿改為王船廠與將軍府,後面設置天師府與東倉,外部則改為衙門,而且到處都可以看到鯉魚作為裝飾,

參與西港刈香遶境的各個陣頭會繞行96座村莊,陣頭包括百足蜈蚣陣,白鶴陣、牛犁歌陣、八美圖騎馬、金獅陣、宋江陣、南管等各具地方特色,而王醮儀式以「請王」為始,「送王」為終,在遶境完成後隔日,王船由慶安宮王船廠啟航,並由信眾合力以2條大繩索拉送王船,以「陸上行舟」的方式,齊力向曾文溪北岸的南海埔王船地前進,沿途王船上的船長們撒紅包、糖果,信眾爭爭相接取,無比熱鬧。

而王船後方,會有穿著官服騎馬、由千歲爺欽點的民間代理人的旗牌官,統領天兵天將,負責接王、送王的重要儀式,會在該科年的元宵節時擲筊選出,能獲得此重任可說是無比榮耀。慶安宮的象徵-鯉魚公也一同於陣中巡遊。

由於在地信眾會將鯉魚公求回家供奉,因此逢三年一科建醮時,也會將家中的鯉魚公帶回來慶安宮充電,各種不同年代的鯉魚公排場也是西港香特色之一。

西港香舉行時,可以看見信眾帶鯉魚公回廟中充電的巨大排場。(取材自臺南旅遊網網站)

西港香舉行時,可以看見信眾帶鯉魚公回廟中充電的巨大排場。(取材自臺南旅遊網網站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