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竹林山觀音寺113甲辰年觀音佛祖巡迴媽值年大園坪位安座大典」日前舉行,每9年一輪,今年輪值到坑子外坪位,因此特別舉辦「慈航蘆竹文藝季」活動,透過巡駕儀式與連續7天7夜的文化展演,不僅為地方祈福,更促進民俗傳承與藝文活絡。
位於新北市林口區的竹林山觀音寺,因為信仰圈廣及蘆竹、林口、龜山3地,因此各採一字命名為「竹林山」觀音寺,竹林山觀音寺的「二媽」又稱「巡迴媽」、「過頭媽」,日治時期為保護觀音佛像本尊遭破壞而另塑分身,戰後「二媽」即代替大媽輪值9庄頭奉祀,輪值坪位佈及新北市林口區、八里區、鶯歌區、桃園市龜山區、桃園區、蘆竹區及大園區,承襲開基十八手觀音佛祖建寺前的輪值慶典模式,值年慶典讓新北市林口至桃園蘆竹、龜山、大園等地的信眾總動員之外,明華園戲劇總團演出的《鴨母王》,也展現出文化生命力。
而明華園演出的《鴨母王》故事描述「鴨母王」朱一貴,在臺灣起義對抗清朝的故事,戲中有閩南、客家、外省、甚至外國人等不同族群的角色人物,反映了豐富多元的臺灣社會。
.jpg)
「過頭媽」每隔9年巡迴輪值各庄頭奉祀,是北臺灣深具特色的宗教信仰文化。(取材自桃園市政府網站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