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類的發展從初始的採集至農耕社會,乃至如今的現代社會,而民以食為天,農業發展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,自中國遠古時代開始陪伴先民開拓農耕環境的神農大帝,至今仍受民眾愛戴。
神農大帝又稱神農氏、五穀大帝,是傳說中「三皇五帝」中的炎帝,相傳祂相貌奇特,身長8尺7寸、牛首人身,為要解決百姓疾病之苦親嘗百草,並辨識出360餘味草藥,據傳就是當今《神農本草經》的作者,此書也是現存最早的中藥學專著,經過朝代傳承編修,為今日醫學及藥學奠定基礎。
相傳,神農大帝因發現五穀可食,便教導百姓種植穀物,也發明鍬、犁等農耕器具,讓百姓生活型態有所改變,祂愛護百姓並協助發展農耕與醫藥技術,但因誤食毒性強烈的斷腸草,並晉升成為神明,至今仍被視為是主掌農業與醫藥的神祇,也是醫師、藥師、農民、糧商、藥商的職業守護神。
此外,神農大帝訂「日中為市」,讓交易能夠更為有秩序,百姓在中午時分聚集,進行交換取得所需之物,並制定衡量標準,使交易有所依據,這可說是商業的雛形。
而臺灣的神農大帝(五穀大帝)信仰源於福建及廣東地區,以客家庄較為普遍,約有130餘座廟宇主祀神農大帝,並以為農曆4月26日神農大帝(五穀大帝)聖誕,舉辦祭祀活動。
.jpg)
相傳神農大帝相貌奇特,身長8尺7寸、牛首人身,親嘗百草並交導百姓種植技術。(取材自維基百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