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於新北市新莊區的新莊保元宮創建於清乾隆41年(1776年),俗稱「太子宮」、「王爺公廟」、「王爺宮」等,主祀池府王爺,並奉祀中壇元帥、下壇黑虎將軍,祀有普庵禪師、地藏菩薩、茄苳腳月老、註生娘娘、福德正神等,每年農曆的9月7日至9日弄過火儀式更是新北市無形文化資產。
據傳廟宇之起源是因有池府王爺王船漂流至大漢溪,王爺並託夢告知鄉民,要抵抗水患,之後在乾隆41年(1776年)時,在地的渡船業者於現在的大漢橋旁建造小廟,奉祀池府王爺祈求平安,當時被稱為「王爺公廟」,起初廟中並未奉祀中壇元帥哪吒太子,後才增奉,但每年中壇太子聖誕慶典期間舉行的「弄過火」儀式極為特別,全臺知名。 新莊保元宮萬眾矚目的「弄過火」是每年中壇元帥聖誕慶典活動的重頭戲。
「弄過火」儀式舉行之前,參加的成員會需要在聖誕前一個月集訓學習咒語及操作法器,儀式包含參與者必須先淨身、齋戒、避除不潔的禁忌,過火前兩天會先在廟內舉行請神、先賢和放兵儀式,此儀式是由在地信眾所組成的法師團執行,而儀式是源於清代大嵙崁渡船班奉祀中壇元帥聖誕祭典活動之一。
而農曆9月9日當天參與弄過火的成員需要先沐浴更衣淨身,廟方會設案桌擺設五營旗、法器及供品,案桌下供奉虎爺,案桌右側牆面懸掛「先賢聯」供信眾祭拜,在保元宮和戲臺之間以木炭堆高成山錐形的炭堆位,撒上檀香粉末不撒鹽米,再經過敕符、讚誦及安五營方位,之後再由監壇帶領「三層鼓人員」繞行火堆,口念咒語及不斷敲打鼓聲,跪拜火堆請觀世音菩薩及雪山聖者降臨,以甘露水和雪霜壓降火堆烈焰,接著成員們依序快速地從火堆踏火而過,過火的次數會視炭火被踢開後的狀況而定。
最後,過火完的成員會將身上的金紙符投入火堆,在火堆前念燒金紙咒,並向先賢稟告過火儀式平安完成,並回到壇前請稟所有降駕的神明,舉行犒軍並「舉杯換盞」,讓現場人員一飲而盡,保佑身體健康,又於案前地上擺放「馬草與水」,感謝兵馬的辛勞,整個過火儀式才算圓滿落幕,在其他地區進行「弄過火」儀式時多炭火撒鹽米,保元宮則是撒檀香粉,這也是活動環節中相當有地方特色的細節。

新莊保元宮「弄過火」儀式相當特殊。(取材自新莊保元宮FB)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