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北三重先嗇宮 從地名看臺北發展史

位於臺灣新北市三重區的先嗇宮,又名「五穀先帝廟」,主祀神農大帝,為新北市三重區最古老的廟宇,不僅廟身被列為三級古蹟、新北市文化資產,更擁有北臺灣最大的花磚牆,其祭祀圈是三重與蘆洲的行政分界,在地俗稱「五穀王廟」、「五谷王廟」,雖已改名許久,在地如今日鄰近一帶的公車站牌仍曰「五穀王廟」,更有台北捷運中和新蘆線(新莊線)設站,可見其重要性。

創建於清朝乾隆年間,當時位於淡水河上游新莊頭前庄,淡水河開墾上游稱「頭前」,順流而下為「二重埔」、「三重埔」地區,後因上游泥沙淤積遭水患,遷至下游現址,在地聚落稱為「五穀王村」,如今路名仍為「五谷王北街」,由清朝時來臺開墾之先民靠沙洲耕作田地,因此祭祀神農大帝,日治時期改名為「先嗇宮」,取名自八蜡農業神排首位的神農氏。

先嗇宮建築堪稱全臺灣現存對場作最明顯建築,主要由前殿、正殿、後殿、東西護室等組成,而臺灣戰後時期之初,鷺洲鄉(今蘆洲)發展迅速,地方仕紳於是提出蘆洲、三重分治,原提議以蘆洲加三重的總面積平分,遭鄉民代表反對,後經討論便以先嗇宮與蘆洲湧蓮寺祭祀圈為界,而兩寺廟也被稱為「兄弟廟」。

農曆4月25日的「三重大拜拜」,即是源自先嗇宮4月26日神農大帝生日的祭典,陣頭會至三重遶境遊行,民眾大宴賓客,更有「一天吃掉一條橋」的說法,從臺北要到三重的人潮太多,導致臺北橋被管制成為行人徒步區,車輛僅能從中興橋進出,也有人搭小船過淡水河,量多到如「過江之鯽」,如今「三重大拜拜」雖已與過往形式不同,但仍可從這些故事中了解先嗇宮的魅力。

新北市三重區先嗇宮是在地信仰中心。(取材自先嗇宮FB)

新北市三重區先嗇宮是在地信仰中心。(取材自先嗇宮FB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