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於彰化縣芳苑鄉的普天宮,自清康熙年間創建至今,已有300多年歷史,主祀湄洲天上聖母,當時的福建水汛台灣協防右哨千總陳成功,曾兩度率領軍隊來台,都皆因遭強烈風浪而折返,最後恭請湄洲天上聖母護航,才得以順利登陸,因感念天上聖母恩澤,便集資於海邊建廟。
清咸豐廟宇遭暴漲之海潮沖坍,普天宮遷至芳苑街,後又為擴建遷至現址,線津的普天宮佔地約6公頃,殿高35公尺,是相當宏偉的閩南式宮殿建構,而普天宮後方的沙丘是風水穴位中的「白馬峰」,相傳在清朝時曾有白色神馬出現,因此又稱「白馬峰普天宮」,二樓西側水泥壁上有貌似觀世音菩薩的浮像,發現至今已超過20年仍未消褪,也被視為觀音顯靈的神蹟。
如今的普天宮大殿位於二樓,除了主祀天上聖母外,同祀文昌大帝、神農大帝、關聖帝君、陳將軍(陳成功),大雄寶殿中奉祀觀世音菩薩,後殿為玉皇大帝殿,奉祀玉皇大帝,主殿兩側是樓高7層的鐘鼓樓,右為鐘樓,樓頂有千里眼之雕像,左為鼓樓,上方為順風耳塑像,兩位神明擔任媽祖的左右護法,協助天上聖母護佑芳苑這片土地,也是彰化縣沿海地區的信仰中心之一。
.jpg)
彰化縣芳苑普天宮建築氣勢恢弘。(取材自芳苑普天公FB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