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甲慈濟宮傳承歷史 「上白礁」展現在地團結力量

位於臺南市學甲區的學甲慈濟宮,主祀保生大帝大道公吳真人,明末清初時,出身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白礁鄉的軍民隨鄭成功來台,為求渡海平安,請家鄉慈濟宮的保生二大帝、謝府元帥和中壇元帥等3座神尊同渡臺灣,於將軍溪畔的「頭前寮」平安登陸後,信眾散居於學甲、大灣、草坔、溪底寮、西埔內、山寮、倒風寮等地,成為在地的信仰中心。

之後信徒感念大帝捐獻廟地,各地善男信女亦同心協力,完成如今廟宇,前殿奉祀保生大帝,後殿供奉觀音佛祖,宮殿雕樑畫棟,石柱蟠龍皆由名家所製作,而宮中主祀有著800餘年歷史的神像開基二大帝,更是歷史悠久的宋代神像,現為市定古蹟。

每年農曆3月學甲慈濟宮舉行最主要祭典活動「學甲上白礁」,是大臺南重要香科之一,其儀程不僅複雜多元更富含在地文化特色,十三庄的泉州移民後代與慈濟宮信徒,歷經清領、日治及戰後等時期,都持續傳承每年的上白礁及四年一次的刈香,表現出當地團結互助之力量。

學甲慈濟宮廟宇巍峨壯麗,建築深具古色古香。(取材自學甲慈濟宮網站)

學甲慈濟宮廟宇巍峨壯麗,建築深具古色古香。(取材自學甲慈濟宮網站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