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宵擐雞酒跋米籮、中秋迎暗境 雲林崙背客家民俗特色多

雲林縣崙背鄉有幾項相當特殊的民俗,包括每年元宵節舉行的「元宵擐雞酒」、「崙背水汴頭跌(跋)米籮」以及農曆8月15日中秋節夜晚舉行的「崙背詔安客庄迎暗境」,不僅展現出詔安客家習俗,也呈現在地凝聚的力量。

崙背羅厝村是詔安客家人的大本營,「元宵擐雞酒」是詔安客家庄重要的酬神傳統,已有百年歷史,早期村民家中若有添男丁,就會準備自家飼養的雞和米酒到三界公爐主家祭拜神明,並比賽誰家飼養的雞比較肥大,賽後贏家把雞烹煮成雞酒,請村民享用,具有祈願、報喜、分享意涵,也展現傳統農村的人情味,而習俗延續至今,現今不論是否有喜獲男丁的家庭都可以參與,使社區元宵節氣氛更為熱絡,成為羅厝社區特殊的習俗文化,

「崙背水汴頭跌(跋)米籮」則是崙背鄉水汴頭的崇賢寺與二崙鄉深坑的觀音佛祖廟,每年元宵節進行的儀式,是詔安客家族裔流傳已久的特殊節俗,演變至今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,由於水汴頭社區是以農業為主的聚落,至今仍有8成左右務農人口,早期由於科學不發達,預測天候條件不足,因人民對觀音佛祖的崇拜,便衍生出使用米籮來卜卦作物收成好壞的習俗,「米籮站立」意味著豐收,「米籮倒立」意味該年將面臨作物「半收」,「米籮蓋立」則表示該年農作「欠收」,參與者以社區居民為主,亦有許多外鄉鎮乃至外縣市信眾慕名前來問卜,農業全盛時期廟埕甚至擠滿了來問卜的農民,足見早期民眾依賴跌米籮預測農事盛況。

水汴頭迎暗境則是每年於農曆8月15日中秋節夜晚舉行,起源於詔安客庄先民拓墾位防範番民、盜匪侵擾,在村庄邊界搭建隘丁寮,遇有威脅進犯時,隘丁們手持數支火把壯大燈火場面,逐漸演變成請神遶境「迎暗景」的習俗,至今已有上百年的歷史,迎暗境的村庄包含水汴頭、崙背、崙前、鹽園及港尾等聚落,這些在地民俗也記錄下詔安客家人移居開墾的生活史。

「崙背水汴頭跌(跋)米籮」是每年新春農曆元宵節由崙背鄉水汴頭社區主辦的民俗活動,此項習俗歷史悠久,更是崇賢寺獨有的信仰習俗。(取材自雲林縣政府網站)

「崙背水汴頭跌(跋)米籮」是每年新春農曆元宵節由崙背鄉水汴頭社區主辦的民俗活動,此項習俗歷史悠久,更是崇賢寺獨有的信仰習俗。(取材自雲林縣政府網站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