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元普渡祭典中,在基隆、桃園、宜蘭等地區可見到以「水燈排」或「水燈排車」進行遊街遶境的儀式,尤其向水域的無主孤魂招魂,指引祂們上岸接受祭祀,並藉由放水燈的儀式祈求地方平安與風調雨順,是一項結合傳統藝術、民俗技藝與地方文化的重要民俗活動。
水燈排遶境結合了傳統的紙紮、彩繪、剪紙藝術以及街頭表演,通常儀式會在遶境隊伍出發前,將水燈排(或水燈排車)豎起,向廟內神明行禮致意,這也象徵著對神明的敬意,接著由遶境隊伍會跟隨水燈排車出發,抵達指定的河畔後,像是桃園南崁溪、基隆田寮河,由法師進行招魂儀式後,點燃水燈頭並將水燈放入水中,完成放水燈儀式。
舉行「水燈排」儀式是為了以燈光被作為引路明燈,照亮水路並招引孤魂,將水中的孤魂野鬼引領上岸,共享普渡的祭品,希望好兄弟能早日投胎轉世,另外也透過這樣的形式祈求地方國泰民安、風調雨順、平安健康。
而每年鷄籠中元祭放水燈遊行是重頭戲,各姓氏宗親會會迎「水燈頭」參與遊行,桃園景福宮的超過百年的中元祭典,每年水燈排車遶境及在南崁溪畔放水燈是年度盛事,另外,宜蘭水燈節是當地農曆月最盛大的開幕活動之一,保存了傳統蓮花水燈與水燈頭的施放,是保存中元節傳統的典範。

每年鷄籠中元祭放水燈遊行是重頭戲,放水燈的儀式更是活動高潮之一。(取材自鷄籠中元祭FB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