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熟知的「天后宮」多為主祀媽祖,而您可知道三官廟、三官寺、三元宮等地主祀神明是誰嗎?宮廟名稱為這類的,多為主祀三官大帝的廟宇,同時三官大帝也是廟宇中的陪祀神,另外,奉祀玉皇上帝的廟宇,多半會奉祀三官大帝,那麼,三官大帝又是誰呢?
在道教中掌管天界(天府)、地界(地府)、水界(水府)三界之神,分別為天官、地官和水官,指的就是三官大帝,而在閩南語中稱「三界公」,客家話稱為「三界爺」,又稱「三元大帝」。
三官大帝的信仰起源於遠古先民對天、地、水的自然崇拜,在《儀禮‧覲禮》中就記載了上古時代天子祭祀天地山川的禮儀,到了東漢時期,張道陵天師將祭祀道法儀式帶入民間,替信眾消災祈福的道法,書寫一式三份懺文,並載明信眾姓名,表示願意懺罪及悔改,放置於山上、地下、沈入水中,稱之「三官手書」,藉此求平安。
一般認為天官大帝為三官之首,能賜予人間福祉,相傳降生為堯帝,地官大帝負責善惡及赦罪,若能懺悔則可獲赦免,相傳降生為舜帝,而水官大帝則上解天災、下度生民,,相傳降生為禹帝。
在民間祭祀中,重視上元、中元、下元三節,在天官生日上元節正月15日舉行祈福法事,地官生日中元節7月15日普渡孤魂,水官生日下元節10月15日,請神明為運勢不好的人消災解厄。
則著重於三官大帝的誕辰日,因此在上元正月15日天官大帝、中元7月15日地官大帝、下元10月15日水官大帝誕辰都會舉行盛大祭典,而最開始的三官信仰多只見神位、不見塑像,直到清代之後才能見到三官大帝的神像。
.jpg)
三官大帝指的是掌管天、地、水三界之神,民間又稱為三界公,神格上僅次於玉皇大帝。(取材自文化部典藏網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