華人宗教的神明通過「啟示」(revelation)引導大眾,此類經典具有面向大眾的普世價值,內容常講述宇宙的起源與運作、神明的歷史及職能、支配人類命運的法則以及人類獲得救贖的方式,北港武德宮迄今仍每個月進行常態性扶鸞儀式,並累積近 10萬篇鸞文資料,內容豐富多元,也將於2025年10月8日至10月12日舉辦《2025 扶鸞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》。
自宋代以來,道士、法師會在舉行道教儀式時與神明溝通,神明則以「降神」、「降靈」的方式對各種提問給予啟示,「降」可通過聲音、文字、視覺等感知模式相結合,主要藉由一種稱為「扶鸞」、「扶乩」的方法進行神人之間的溝通。有鑑於此,北港武德宮與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攜手合作,邀集國內外學者組成研究團隊投入扶鸞文化研究 ,對北港武德宮仍未公諸於世的第一手鸞文資料進行整理彙編、分類解題與主題研究,成果豐碩。
此外,政大華人文化元宇宙研究中心與華人宗教研究中心,也使用武德宮豐富的典藏資料舉辦元宇宙策展競賽,首度將扶鸞文化、道教儀式與元宇宙策展進行連結,近年來國際學界也不約而同聚焦扶鸞研究,出版關於扶鸞的新書與論文集,今年研討會則由北港武德宮、政大華人宗教研究中心、政大華人文化元宇宙研究中心與法國高等研究學院 EPHE-PSL 攜手擴大舉辦,並於日前公開徵稿。

北港武德宮每月皆進行常態性扶鸞儀式。(取材自北港武德宮網站)